取穴方法: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,当脐中上3寸,距前正中线4寸,足太阴脾经,阴维之交会穴。
生理解剖: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;布有第八肋间动、静脉;布有第八肋间神经,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腹外斜肌、腹内斜肌、腹横肌、腹横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。皮肤由第8、9、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。皮下组织内有胸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。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、静脉经过。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、肝(右侧,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)、胃(左侧)。针若经上列结构后,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,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,可造成内出血(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),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,形成腹膜炎,所以该穴不可深刺,更不能提插。
腹哀穴意义:脾经水湿在此沉降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
运行规律:由穴内满溢穴外。
功能作用:冷降脾浊。
消化系统疾病:绕脐痛,消化不良,痢疾,胃溃疡,胃痉挛,胃酸过多或减少,消化不良,便秘,肠出血,腹痛。
缓解治疗消化不良、腹痛、便秘、泄泻、痢疾等
按摩腹哀穴的功效:冷降脾浊。
腹哀穴配气海穴缓解治疗肠鸣。
腹哀穴配气海穴治肠鸣。
针刺腹哀穴的方法:腹哀穴斜刺0.5-1寸,局部酸胀。
艾灸腹哀穴的方法:腹哀穴艾条灸5-15分钟,腹哀穴艾炷灸3-5壮。
操作:直刺 1~1.5寸。
治法: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Fù āi(肠哀穴,肠屈穴)
1)腹哀。腹,腹部也,脾土也。哀,悲哀也。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。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,至本穴后,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,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,因而悲哀,哀其子金气不生也,故名。
2)肠哀、肠屈。肠,大肠也,此指大肠所主的金气。哀,悲哀也。屈,亏缺也。肠哀、肠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虚少,脾土生发之气不足。理同腹哀名解。
3)足太阴阴维之会。本穴的地部经水为满溢之状并散流脾经之外,表现出阴维脉的气血特性,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。
附注: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