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穴方法: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,当脐中上4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
生理解剖:当腹直肌及其鞘处,深层为腹横肌;有第七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、静脉;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(右侧深部当肝下缘,胃幽门穴部),梁门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腹直肌鞘及鞘内腹直肌、腹横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。有第八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、静脉分支。分布着第八肋间神经分支。皮肤由第7、8、9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。皮下筋膜内浅静脉吻合丰富,形成网状。深部动脉有静脉伴行,并与浅静脉有广泛的交通。腹壁上动脉直接延续于胸廓内动脉,该动脉由胸腔,经膈肌附着部的胸肋三角至腹部,穿腹直肌鞘后层,继行于鞘后层和腹直肌之间而下降,然后穿入肌质内,分支并与腹壁下动脉的分支吻合。
梁门穴意义: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
运行规律:循胃经下传关门穴。
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。
主要用于治疗脾胃、肠腑等疾患,如呕吐、呃逆、胃痛、纳呆、完谷不化、腹中积滞、痰饮心痛、疝痛、脱肛等。现代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、胃或十二指肠溃疡、胃下垂、胃神经官能症等。
消化系统疾病:胃痉挛,溃疡病,胃炎,胃神经官能症,肠炎,痢疾,消化不良。
梁门穴,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,隶属于足阳明胃经。梁门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治疗胃病,尤其是胃溃疡。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,刺激梁门穴能够促进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的修复,促进溃疡面的愈合。本期《腧穴之道》为您讲述治疗胃溃疡——刺激梁门穴。
治疗胃痛,呕吐,食欲不振,腹胀,泄泻。
配伍:配梁丘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穴治胃痛。
梁门穴位配伍:梁门穴配梁丘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穴缓解治疗胃痛
刺灸法:直刺0.8~1.2寸。
治法: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,热则补之或水针。
注意: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,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。
缓解治疗胃痛、呕吐、泄泻、消化溃疡、急(慢)性胃病、胃下垂等。
按摩梁门穴的功效: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。
针刺梁门穴的方法:梁门穴直刺0.8-1.2寸(过饱者禁针,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,不宜作大幅度提插)。
一般直刺0.5~1.0寸,可灸。
刺法: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,并可出现胃部沉重感。
灸法: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1iáng mén
梁,屋顶之横木也。门,出入之通道也。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。
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,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(脾土堆积)处,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,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,如跨梁而过,故名。
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,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?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,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,下行之水故而被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