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坐或仰卧,眼向前平视,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点处取穴。
地仓在面部,口角旁开0.4寸(指寸)。正坐或侧伏取之。
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,口角外侧,上直对瞳孔。
在口轮匝肌中,深层为颊肌;有面动、静脉;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,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。
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,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;并有面动、静脉通过。
层次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口轮匝肌→降口角肌。
地仓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口轮匝肌、笑肌和颊肌、咬肌。有面动、静脉。分布着面神经分支,眶下神经分支,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。皮肤由上、下颌神经的分支双重支配。因针横向外刺,所以针由皮肤经皮下组织,穿口角外侧的口轮匝肌,该部肌质则由降口角肌、颊肌、提上唇肌、提上唇鼻肌的纤维交错。在面神经外侧,针行经笑肌和颊肌之间,再入咬肌。以上表情肌由面神经的分支支配,而咬肌则由下颌神经的咬肌神经支配。
地仓穴意义: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,地仓为阳蹻脉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。
运行规律: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,二是向人迎穴分流,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阳跷脉。
功能作用:分流胃经地部经水,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,祛风止痛,舒筋活络,地仓有疏风通络、开关通窍等作用。
按摩艾灸地仓穴治疗小儿流涎视频
口歪,流涎,眼睑(目闰)动。
地仓穴主治口眼斜,流涎,眼睑动,齿痛,颊肿;以及面神经麻痹,三叉神经痛等。
地仓穴主要用于治疗颜面部等疾患[1]。如口眼斜、口流涎液、中风失语、牙关紧闭、眼睑动、齿痛颊肿。
现代又多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、三叉神经痛等。
1.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面神经麻痹,面肌痉挛,三叉神经痛;
2.其它:口角炎,小儿流涎。
配颊车穴、合谷穴来治口歪、流涎。
地仓配颊车、巨髎、合谷,有祛风通络活血的作用,主治唇缓不收,齿痛。
地仓配颊车、承浆、合谷,有通气滞利机关的作用,主治口噤不开。
治法:寒则通之补之,热则泻之。
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。
沿皮刺0.5~1寸。
一般斜刺或沿皮刺0.5~1.0寸,或透刺颊车。
1.直刺0.2寸,局部胀痛;
2.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.0~2.5寸;
3.向迎香穴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,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,有时出现口角牵掣感。
温灸5~10分钟。
艾条灸3~5分钟。
温针灸3~5壮。
别名:Dì cāng(会维穴,胃维穴)
地仓为经穴名(Dìcāng ST4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会维、胃维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地仓为阳蹻脉、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。地即土地,仓即粮仓,土生五谷,谷从口入,如进粮仓,地仓穴在口角之旁,故名。
1)地仓。地,脾胃之土也。仓,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。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。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,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,有仓储的聚散作用,故名。(地仓之所以在头之地部,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,乃地仓为一身之粮仓,国家之粮库,为君皇所管辖,头乃皇室之位,故穴在头而不在腹。)
2)会维、胃维。会,相会也。胃,胃经气血也。维,维持、维系也。会维、胃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。胃为人的后天之本,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气血要靠本穴输配,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,故而名为会维、胃维。
3)跷脉手足阳明之会。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,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,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。
附注:手足阳明经,阳跷脉交会穴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失音,牙车疼痛,颔颊肿,项强不得回顾。
单纯性流涎 地仓透颊车,治疗小儿单纯流涎(不包括其他口腔疾病直起的流涎),有较好效果。
面瘫 针刺地仓透颊车,用电针,效果均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