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坐仰靠,五处穴从曲差直上,入发际1寸处取穴。
五处穴位于人体的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,旁开1.5寸。
位于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,旁开1.5寸处。
有额肌;当额动、静脉处;布有额神经内侧支。
层次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枕额肌额腹。
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、静脉。
五处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枕额肌、腱膜下结缔组织、骨膜。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布。
五处穴意义: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。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。
运行规律:由穴外的头之各部汇入穴内。
功能作用:汇聚头部冷降浊气,清热散风,明目镇痉,有疏风明目的作用。
五处:1.经穴名;2.经外奇穴名。
头痛,目眩,癫痫。
主治神志和局部病。如头痛目眩,惊风癫痫,半身不遂,脊强反折,抽搐,目不明,癫痫等。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、鼻炎、视力减退等。
1、精神神经系统疾病:头痛,面神经麻痹,三叉神经痛;
2、五官科系统疾病:视力减退,衄血,鼻炎,鼻息肉;
3、其它:感冒等。
五处穴配合谷穴、太冲穴治头痛、目眩。
五处穴配率谷穴、行间穴,有清利头目平肝的作用,主治头痛目眩。
治法:寒则先泻后补,热则泻之,无灸。
平刺0.5~0.8寸。
一般沿皮刺0.3~0.5寸,可灸。
刺法:平刺0.3~0.5寸,局部酸痛。
灸法:艾炷灸3壮,艾条温灸5~10分钟。
注:本穴经书列为不可灸,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,若施以火灸,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,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,故不可灸。
别名:(巨处穴)
1)五处。五,东南西北中五方也。处,处所也。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。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,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,基本无物传入本穴,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,故名。
2)巨处。巨,巨大也。处,处所也。巨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穴外的广阔天部。理同五处名解。
五处为经穴名(Wǔchù BL5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代号BL5。《医学入门》作巨处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五:第五;处:处所。此为足太阳第五穴所在之处,故名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头风,目眩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目不明。
经外奇穴名
五处为经外奇穴名。位于腰骶部,计5穴。第五腰椎棘突高点处1穴,此穴旁开2寸处2穴,旁开4寸处又2穴。主治一切腰部疾患。一般直刺0.5~1.0寸;可灸。